杨成武比傅崇碧大两岁,但在军中却是傅的上级。杨成武出生于福建,而傅崇碧来自四川,两人加入的红军部队不同,长期革命的地区也不一样。自1940年起,傅崇碧就在杨成武手下工作,可以说是杨的老部下,多年随军作战积累了深厚的信任关系。
1966年2月,在毛主席指示下,北京卫戍区开始大规模扩建:从原来的一个师、一个团,逐步增加到四个师、一个团,并增设了其他特种部队。每个师下辖六个团。此次扩编中,卫戍区新调来的两支主力师——70师和189师,与杨成武有着不浅的渊源。189师原属63军,曾在傅崇碧指挥下参加朝鲜战争,并在铁原阻击战中取得显著战绩;而63军本身又是晋察冀军区整编而成,战斗力和传统都非常优秀。70师和189师都是有光辉历史、纪律严明的主力部队。
卫戍区扩建的同时,司令也进行了调整。原司令李家益被调离,傅崇碧接任。傅在1965年刚成为北京军区副司令,如今兼任卫戍区司令。李家益与傅崇碧资历相当,两人都参加过长征和抗美援朝战争,1955年都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虽然两人在经历和能力上“半斤对八两”,但傅崇碧之所以能够接任日益重要的卫戍区司令,与杨成武的推荐关系密切。据传杨成武曾对傅说:“如果不是因为我,你根本当不了卫戍区司令。”虽无法考证真假,但可以看出两人关系非同一般。
展开剩余54%1965年6月,杨成武被推荐出任总参第一副总参谋长、军委副秘书长,并兼任军委办公室主任。12月,他成为代理总参谋长。在这种背景下,将老部下傅崇碧安排到重要的卫戍区司令岗位,也是顺理成章的安排。傅崇碧上任后,确实做了很多实事,得到毛主席、周总理等人的赞赏,也证明了他胜任此职。
从1966年5月起,卫戍区承担起对北京的军管工作,同时管理工商、文教、社会治安等事务。由于当时城市一片混乱,粮食、煤炭、水电供应紧张,周总理要求卫戍区协调解决。傅崇碧调派部队挖煤、运输粮食和燃料,随着职责增加,卫戍区下属干部战士人数达到十余万,发布的文件数量超过一般军区。按照叶剑英指示,卫戍区还直接调动高碑店、天津、宣化三地的112师、196师、193师。
在此期间,傅崇碧还在毛主席、周总理指示下保护了大量高级干部,因此触怒了江青等人。然而好景不长,1968年3月,随着一场政治风波的到来,傅崇碧与杨成武一同“下台”,被调到沈阳军区,担任有职无权的副司令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配资-炒股杠杆app-配资开户网-在线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