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贬谪旅居
【考点解说】:
贬谪是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。除,任命、授职,一般指免去旧职、授予新职。迁,改官。用法较复杂,常见的有三种情况。一是升迁,如《海瑞传》:“迁淳安知县。”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。二是改任,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,如《张衡传》:“拜郎中,再迁为太史令。”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。三是降职,即“左迁”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元和十年,予左迁九江郡司马。”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。徙,改任官职,多指一般的调职。谪,官吏降级,相当于贬。去,卸职。出,指出京受任。放,放逐。夺,罢官免职。罢,革除官职。黜,废免,革职免官,“黜”与“贬谪”相同,但有区别,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,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。
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以做官为最高理想,读书做官进入沉浮的宦海之中,稍不留神就有遭遇贬谪的危险。于是,在历史上,便有了一个特殊的参与朝政中遭遇挫折而受到贬谪的官员文人群体。当然,贬官的情况千差万别。有的被贬是为一己私欲,有的却是心怀天下。就其结局而言,有的建功立业,得以光照史册;有的吟诗作赋,在文坛永垂风流;有的则并不为人同情,从而被遗忘。贬官的遭遇,除了降职、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,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。
展开剩余94%贬谪诗人到了穷荒僻远的贬所,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贫乏艰难之外,更难承受的是心灵的孤独。生长在北方的诗人,初到南方,因语言不通,常会导致与当地人的疏离和隔阂,这会日益加深他们的孤独感。柳宗元所谓“异服殊音不可亲”,就表现了这种心态。
贬谪者,常常遭受社会的歧视、朋友的误解、旁人的冷落和上司的压迫,孤独之外又有深重的屈辱感。他们原本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,迫切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,而随着贬居时间的延长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有限的生命时光在穷乡僻壤中白白流逝。于是,被社会抛弃以及生命被拘囚以至于渐趋荒废的怨愤便会不断强化,这些贬谪文人便将仕途的不幸转化为文学精神的升华,不同的人格个性,面对生命的沉沦,表现了不同的抗争精神。
【特色题型】:
1.实词虚词的课内外对比的考查。
应对策略:此类题型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。我们要注意平时学习的关注和识记,另外可以有目的有条理的积累。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,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,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。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,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。做题时,我们可以用排除法做题。
2.炼字或字词中包含的情感。
应对策略:炼字无外乎是炼境、炼意、炼结构、炼手法。此类题主要是炼意,主要突出作者的处境……表达怎样的情感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,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,找出相关的语句,结合人物类型及时代背景作答。
3.某个结果或人物某种行为的原因。
应对策略:此类考查理解概括能力。先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,然后概括作答,最后结合主旨或人物思想性格,思考深层次原因。
4.选文在写作上的技巧。
应对策略:做题时,要认真阅读文章,理解文章内容,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,参考典型故事及细节、侧面烘托、对比铺垫、乐景衬哀情等手法,另可以分析文章语言或结构特点。
5.划分文言句子节奏。
应对策略: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,一般来说,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,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,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。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,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,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。
6.探究文章情感的题目(对比文中情感的异同)。
应对策略:答题时要要在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,结合题目、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作答。写事的看看是否抒发“离别”之情、“贬谪”之意,写景的学会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意象仔细分析和体会。同时文章写作背景也是理解作者感情的要素。
【精选练习】
一、阅读下文,完成1—5题。
【甲】墨君堂记([宋]苏轼)
见人相与号呼者,贵之则曰公,贤之则曰君,自其下则尔、汝之。虽公卿之贵,天下貌畏而心不服,则进而君、公,退而尔、汝者多矣。独王子猷谓竹君,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。今与可①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,作堂以居君,而属余为文,以领君德,则与可之于君,信厚矣。
与可之为人也,端静而文,明哲而忠,士之修洁博习,朝少磨治洗谁,以求交于与可者,非一人也,而独厚君如此。君又疏简抗劲,无声色臭味,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,则与可之厚君也,其必有以贤君矣,世之能寒燠②人者,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,而士鲜不以为欣戚③丧其所守。自植物而言之,四时之变亦大矣,而君独不顾。虽微与可,天下其孰不贤之?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,而知君之所以贤。雍容谈笑,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。雅壮祜老之容,被折偃仰④之势。风雪凌厉以观其操,崖石荦确⑤以致其节。得志,遂茂而不骄:不得志,瘁瘠而不辱。群居不倚,独立不惧。与可之于君,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。虽不足以知君,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,而藏于吾室,以为君之别馆云。
(选自《苏轼文集》)
【乙】墨君堂([宋]文同)
嗜竹种复画,浑如王掾⑥居。高堂倚空岩,素壁交扶疏。
山影覆秋静,月色澄夜虚⑦萧爽只自适,谁能爱吾庐?
(选自《中华竹韵》)
题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,其内容、位置与绘画作品之间互相增益,成为统一的整体。
【注释】①与可:文同,字与可,宋代画家、诗人。称竹为“君”始于王子猷,称墨竹为“墨君”则是文同的首创。文同是苏轼的表兄,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,两人情高谊雅,有不少酬和的诗文。②寒燠(yù):寒冷与温暖。③欣戚:欣喜和悲伤。④偃仰;俯伏仰起。⑤荦(luò)确:怪石嶙峋的样子。⑥王掾:即王徽之,字子猷,东晋名士、书法家。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,令种竹子,说“何可一日无此君”。
1.判断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中,释义相同的一项是( )
A.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 旦辞爷娘去《木兰诗》
B.信厚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《论语》
C.虽微与可,天下其孰不贤之 微斯人,吾谁与归《岳阳楼记》
D.余虽不足以知君 不足为外人道也《桃花源记》
2. 联系上下文,分别结合下面句子中“独”的含义,说说文同为什么对竹情有独钟?
(1)而独厚君如此。
(2)而君独不顾。
(3)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,而知君之所以贤。
3.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《墨君堂记》全文对竹以“君”相称,有什么用意?
4. 结合诗文,谈谈《墨君堂》一诗尾联 “萧爽”一语双关,既写环境特点,又写作者心境,那么“谁能爱吾庐”是在向谁发问?
5. 下面哪个句话可以印在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,给《墨竹图》加题跋以示赠勉? 请简述理由。
A.风雪凌厉以观其操,崖石荦确以致其节
B.得志,遂茂而不骄;不得志,瘁瘠而不辱。
C.群居不倚,独立不惧。
我选 。理由:
二、阅读古诗文,完成6-11题。
【甲】清白堂①记(节选[宋]范仲淹)
一日,命役徒芟②而辟之,中获废井。即呼工出其泥滓,观其好恶,曰:“嘉泉也”。乃扃③而澄之,三日而后汲视。其泉清而白色,味之甚甘,渊然文余,绠④不可竭。当大暑时,饮之若饵⑤白雪,咀轻冰,凛如也。当严冬时,若遇爱日,得阳春,温如也。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。又引嘉宾,以建溪、日铸、卧龙、龙门之茗试之,则甘液华滋,悦人襟灵。
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,可为官师之规。因署其堂,曰:“清白堂”。又构亭于其侧,曰:“清白亭”。庶几居斯堂,登斯亭,而无忝其名哉!宝元二年记。
【注释】①清白堂:在绍兴府山上。②芟(shān):除草。③扃(jiōng):关锁。④绠(gěng):原指井绳,此指提水。⑤饵:吃。⑥忝(tin):玷污。
【乙】清白堂([南宋]王十朋)
钱清地古思刘宠①,泉白堂虚忆范公。印绶纷纷会稽守,谁能无愧二贤风?
【注释】①钱清:在绍兴市西北。刘宠: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,整治官吏,抚恤百姓,政绩卓著。
6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。
(1)绠不可竭( ) (2)三日而后汲视 ( )
(3)悦人襟灵( ) (4)因署其堂 ( )
7.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。(用“/”断三处)
其 或 雨 作 云 蒸 醇 醇 而 浑 盖 山 泽 通 气 应 于 名 源 矣。
8.翻译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。
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,可为官师之规。
【参考】规:①谋划,规划;②典范,榜样;规劝,谏诤。(《古代汉语词典》,商务印书馆)
9.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文中的“嘉泉”有何特点?作者为何详写“嘉泉”之“嘉”?
10.下列两个句子一“叹”一“问”意蕴丰富,请简要分析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为官之道?。
(1)庶几居斯堂,登斯亭,而无忝其名哉!(《清白堂记》)
(2)微斯人,吾谁与归?(《岳阳楼记》)
【参考】庶几:①或许,可能;②但愿,希望。(《古代汉语词典》,商务印书馆)
11.结合【甲】文相关内容,阅读【乙】文,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?
三、阅读下面古诗文,完成12-15题。
己卯上元①,予在儋州②,有老书生数人来过,曰:“良月嘉夜,先生能一出乎?”予欣然从之,步城西,入僧舍,历小巷,民夷③杂揉,屠沽④纷然。归舍已三鼓矣。舍中掩关熟睡,已再⑤鼾矣。放杖而笑,孰为得失?过⑥问先生何笑,盖自笑也。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,更欲远去,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。(苏轼《书上元夜游》)
12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。
(1)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( )(2) 归舍已三鼓矣( )
(3)放杖而笑( ) (4)予欣然从之( )
13.翻译句子。
(1)舍中掩关熟睡,已再酣矣。
(2)放杖而笑,孰为得失?
14. 品析句子“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,更欲远去,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。”深刻含义。
15.文章四次写到“笑”,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四、阅读下面古诗文,完成16-题。
【甲】柳宗元传
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,凡十年不量移,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,悉召至京师;谏官争言其不可,上与武元衡亦恶之,三月,乙酉,皆以为远州刺史,官虽进而地益远。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,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。宗元曰:“播非人所居,而梦得亲在堂,万无母子俱往理。”欲请于朝,愿以柳易播。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:“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!”上曰:“为人子尤当自谨,勿贻亲忧, 此则禹锡重可责也。”度曰:“陛下方侍太后,恐禹锡在所宜矜。”止良久,乃曰:“朕所言,以责为人子者耳;然不欲伤其亲心。”退,谓左右曰:“裴度爱我终切。”明日,禹锡改连州刺史。
——选自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三九
【乙】别舍弟宗一①(柳宗元)
零落残魂倍黯然,双垂别泪越江边。一身去国六千里,万死投荒十二年。
桂岭②瘴来云似墨,洞庭③春尽水如天。欲知此后相思梦,长在荆门郢④树烟。
【注释】①宗一:柳宗元的从弟,柳宗元被贬柳州,他一路相随,陪伴一年之后,自柳州赴江陵,此时即送别之作。②桂岭: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。③洞庭:在柳州至江陵途中.④郢:古楚都,今湖北江陵西北。
【丙】伤愚溪三首(并引)其一(刘禹锡)
并引: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,得胜地,结茅树蔬,为沼沚,为台榭,目曰愚溪。柳子没②三年,有僧游零陵,告余曰:“愚溪无复曩时矣。”一闻僧言。悲不能自胜,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。
溪水悠悠春自来,草堂无主燕飞回。
隔帘惟见中庭草,一树山榴依旧开。
【注释】①没:去世
16.判断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中,释义、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)
A.官虽进而地益远 时时而间进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
B.皆以为远州刺史堂 天子为动,改容式车(《周亚夫军细柳》
C.而梦得亲在 亲贤臣,远小人(《出师表》
D.愿以柳易播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(《唐雎不辱使命》
17. 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“/”断句。(限断三处)
禹 锡 诚 有 罪 然 母 老 与 其 子 为 死 别 良 可 伤
18.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。
①为人子尤当自谨,勿贻亲忧。
②悲不能自胜,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。
19. 赏析【乙】诗第二联中数词的妙处。
20.【丙】诗题为“伤愚溪”,但诗中无一字提及“伤”,请谈谈诗人表达情感运用了怎样的技巧?
21.结合三篇古诗文,探究刘禹锡“悲不能自胜”的原因是什么?
参考答案:
一、1. C解析:A言辞,谚语\辞别,拜别;B.偏爱\诚信;C.都是“无,没有。”D.充实;完备;足够\值得。
2. (1)因为竹不为取悦他人而存在,具有独立的气节与品格;(2)因为竹四季不变,凌霜傲雪,具有坚贞的品性;(3)因为文同真正懂竹,能画出竹特别的姿态和精神、
3.不仅是在写竹。苏轼全文对竹以“君”相称,歌颂了竹子不畏严寒酷暑永葆青翠本色的高尚品质,同时借竹喻人,是对文同卓尔不群精神的赞美,也是对坚贞独立人格的歌颂。
4.示例:“谁能爱吾庐”既是作者自问也是在向世人发问。“吾庐”因竹而素雅、静虚,爱吾庐”就是爱竹子,爱竹子那样高洁的品格,这是作者的自问,也是作者对自己竹屋生活满杯喜爱的诗意表达。然而世上知音难求,所以作者也向世人发问,能在同斗精神层面上与之对话,真正知竹、懂竹的人有几个?
5.示例一:我选A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以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以崖石嶙峋来表现它的气节。用“风雪"和“崖石”来写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,衬托出竹子坚贞的气节。它勉励我们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,也要坚强地生活。
示例二:我选B.这句话是说竹在气候适宜的时候(得志时),长得茂盛而不骄横}气候环境恶劣时(不得志时),虽然瘠瘦却不凋敝。它勉励我们在得意时不要骄傲,失意时也不要丧气。(不因得失而或喜或悲)
示例三:我选C。这句话是说竹子丛生时互不倚靠,独立时也毫无惧色。这勉励我们,不论在什么环境下,都要保持自己的个性,独立自强。
【参考译文】
凡是人们之间的称呼,地位尊贵的就称他为“公”,品行贤德的就称他为“君”,再往下的人就称为“尔”或“汝”了。(有些)公卿尽管地位尊贵,但天下人对他们只是表面敬畏而已,心里并不敬佩,因此当面称他们为“君”为“公”,背地里称他们为“尔”为“汝”的大有人在。只有王子猷称竹为“君”,天下人都跟着称为“君”而没有异议。如今文与可又能用墨来画出竹君的形态,建造堂室来安置此君,又请我写文章来歌颂竹君的品德,看得出文与可对于竹君,是何等偏爱了。
文与可的为人,端庄雅静举止斯文,聪明正直信实忠厚,士子们提高修养,增加学识,时时刻刻磨砺自己,以求得与文与可相交往的,绝非少数。而他只对竹君格外钟意。竹君疏放刚劲,没有特别的声色和气味,能使人的耳目鼻口感觉愉快。那么与可之所以厚待竹君,一定是认为竹君有异乎寻常的高洁品德。世间的寒冷和温暖,它的冷暖之气未必都像雪霜风雨那样直接触到人的肌肤,而士人却很少有不为此欢喜忧愁的。就植物的角度来说,它们经受四季气温变化的幅度也非常大,而竹君却毫不惧怕。即使不是文与可,天下谁不敬重它的志节的呢?然而只有文与可了解竹君最为深刻,最能了解竹君的品德。在雍容谈笑之间挥笔作画,迅速地把竹君稚嫩、成熟、枯老的形态,以及披伏、弯折、挺立的姿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。用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,用崖石的高耸来表现它的志节。气候环境适宜时,就长得茂盛而不骄横;气候环境恶劣时,虽然瘠瘦却不凋敝。丛生时互不倚靠,独立时也无惧色。文与可对于竹君,真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它的性情而又能十分生动地表现它的特征。我对竹君的了解虽然不那么详尽,但也希望跟从与可学学画竹,权充做与可所画竹君的昆弟子孙族属朋友,把它们收藏在我的居室,做为竹君的别馆。
二、6.(1)完,尽(2)打水,取水(3)使(人的心情)愉悦(4)于是,就。
7.其或雨作云蒸/醇醇而浑/盖山泽通气/应于名源矣。
8.我喜爱它(井泉)的清白和有德义,(它)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。
9.井泉特点:晶莹澄清,味道甘美,渊然不竭;暑凛冬暖,应于名源;以茗试之,甘液华滋,悦人襟灵。详写“嘉泉”之“嘉”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,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,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。
10.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、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。第一句感叹句,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“清白”这个名节,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、克己奉公的好官。第二句反问句,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“古仁人”的强烈愿望,学习他们忧国忧民,奋发向上,吃苦在前,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。
11.作者在清白堂,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,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;勉励自己,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,以清白自律,教化百姓。
【参考译文】
有一天,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,(发现)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。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,观察这口井的好坏,(工匠)说:“是好泉啊。”于是就将进口关闭,使水中杂质沉淀。三天之后取水,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,品尝井水,(味道)十分甘甜,水深有一丈多,提水没有穷尽。酷暑的时候饮用,就像是吃白雪一样,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,冰冷爽口。在寒冬时节,遇上有太阳的日子,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,一片温热。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、云气蒸腾,上下醇厚,浑然一体,大概是山泽相通,在名源相互呼应吧。我又邀请了嘉宾,用建溪、日铸、卧龙、龙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,果然甘甜滋润,品尝之后,让人心旷神怡。
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,(它)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。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,叫“清白堂”,又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,叫“清白亭”。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,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,没有玷污它的名声。
三、12.(1)过:拜访、探望(2)鼓:动词,击鼓(3)而,“表修饰”(4)之 “代词,他们”。
13..(1)家人关门熟睡,已经睡过第二觉了。
(2)放下手杖笑起来,游玩和睡觉,谁得谁失?
14. 作者借韩愈的比喻(把人生比作钓鱼),把上元夜游的得失,推及为人生的得失同样也是没有确定的标准,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。
15.表现出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,并由此悟出一种因缘自适、随遇而安、达观的生活态度。
【参考译文】:
己卯年(1099年)上元(正月十五),我在儋州,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:“如此好的月夜,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?”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,步行到了城西,进入了僧舍,走过了小巷,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,生活井然有序。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。家里的人闭门熟睡,睡得很鼾甜。我放下拐杖,不禁笑了笑,什么是得,什么是失呢?苏过问我为什么笑,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!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,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,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。
四、16.D.解析:(1)A.升/进谏; B.担任/表被动; C.母亲/亲近;D.交换。
17.禹锡诚有罪/然母老/与其子为死别/良可伤
18.①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自己行为谨慎,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。
②我无法抑制(不能禁得起)自己的悲痛,就把听到的情况写成七言诗以寄托愁怨憾恨(悲伤哀悼)
19.【示例一】“一身”与“万死”对比,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历经艰难险阻,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;【示例二】“六千里”与“十二年”从空间、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滴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,突出了遭贬漂泊的艰苦,愤懑愁苦的心情,读来令人震撼,极富感染力。
20.诗从柳宗元曾经拥有的愚溪、草堂下笔,溪水悠悠,芳草萎姜,春来燕回,主人已去,物是人非等景物,引起无限伤感。②满树鲜艳的山榴花开得正旺,以乐景衬哀情,表达对柳宗元深切的哀伤怀念之情。③通过渲染愚溪故居寂静、荒芜、空落的景象,寄托对友人长逝的哀思。
21.①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,曾经一起参加王叔文革新,一起被贬,有着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;②柳宗元为人正直善良,在自己被贬到播州时仗义执言,要和自己换贬谪之地;③柳宗元一心为国,却被长期流放到偏僻的“蛮荒”之地,壮志难酬,令人感伤。④愚溪故居主人已去,物是人非,景象寂静、荒芜、空落,令人悲伤。
【参考译文】
【甲】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,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。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,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,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,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。三月,乙酉,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,虽然官职提升了,所在地却更加遥远了。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,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。柳宗元说:“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,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,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。”他打算向朝廷请求,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。适值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:“刘禹锡诚然有罪,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,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,实在使人哀伤!”宪宗说:“作为人子,尤其应该使自己谨慎,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。如此说来,刘属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。”裴度说:“陛下正在侍奉太后,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。”宪宗过了许久才说:“朕说的话,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,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。”退下来后,宪宗对周围的人说:“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。”第二天,刘禹锡便被改任为连州刺史了。
【乙】生离死别人间事,残魂孤影倍伤神;柳江河畔双垂泪,兄弟涕泣依依情。奸党弄权离京都,六千里外暂栖身;投荒百越十二载,面容憔悴穷余生。桂岭瘴气山林起,乌云低垂百疫行;欣闻洞庭春色好,水天浩淼伴前程。聚会惟赖南柯梦,相思愿眠不醒枕;神游依稀荆门现,云烟缭绕恍若真。
【丙】我的老朋友柳宗元谪居永州,得了一块好地方,在那里建造房屋,种植蔬菜,筑造了池塘小洲,建起了亭台楼榭,命名为愚溪。柳子死后三年,有一个僧人云游零陵,告诉我说:“愚溪再也不像从前的样子了。”一听到僧人这话,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悲痛,就把听到的情况写成七言诗,以表哀悼。
溪水悠悠地流着,春天自然来了,草堂已经没有主人,燕子还是飞回。
隔着帘子,只看到庭中长满野草,那一树山榴花,依旧烂熳地盛开。
发布于:江苏省广盛网配资-炒股杠杆app-配资开户网-在线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